為提升職員道德素養,構建長樂人崇尚道德的和諧氛圍。5月31日,長樂集團組織全體職員在縣總工會三樓會議室開展“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內容的道德講堂活動,傳遞身邊楷模的道德正能量。
活動邀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先進工作者、縣林業局科學研究所所長桑子陽博士授課。他從感恩、責任、奉獻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從參加工作到發現、研究、培育紅花玉蘭的一系列勵志故事。他經過14年的奉獻,使紅花玉蘭飄香全國各地。他為了將研究成果轉化到產業發展上來,成立了紅花玉蘭種植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合作建立紅花玉蘭苗木培育產業化基地。他說,“根據基層的需要,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下基層,要通過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帶動老百姓致富。”
在接近兩個小時的活動里,全體職員充分感受到了身邊楷模的力量,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從自身做起,學習桑子陽博士的勤奮、踏實、創新、肯干的精神,扎根長樂集團,用道德的力量和務實的作風成為真善美的傳播者和職業道德的踐行者。
據悉,公司黨委將繼續探索如何更好地發揮“道德講堂”作用,結合集團實際,充分挖掘企業的文化資源,通過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將企業文化知識融入宣講內容,把道德講堂作為建設和弘揚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采取固定講堂與流動講堂結合的方式,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力爭把道德講堂建設成為員工易于參與和樂于接受的道德教育平臺,同時希望每名職員都能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受益者,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和道德風尚。
道德講堂發言材料——桑子陽 五峰自治縣林科所所長
我是一名林業科技工作者,今年被授予“湖北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980年8月出生于公安縣一農村家庭,2002年7月畢業于湖北民族學院林學專業,選調至五峰林業局工作。是黨和國家把我從一個農家孩子培養成一名博士和林業高級工程師,是五峰為我提供了人生理想的寬廣舞臺。五峰山大人稀,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0.86%,居全省縣市之首,是全省有名的林業大縣,我暗暗發誓,要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回報社會,奉獻五峰。
2004年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履一等人在五峰調查玉蘭種質資源時發現了內外全紅的玉蘭新種——紅花玉蘭。在此前的正式記載中,玉蘭只有白色、紫色和單面淡紅色的品種,發現內外全紅的玉蘭在國內尚屬首次,惟五峰獨有。紅花玉蘭花部形態變異豐富,花瓣內外全紅,同時花蕾可以入藥,具有極高的觀賞、藥用、經濟和科研價值。
2005年春季,馬老師帶領團隊到五峰實地調查紅花玉蘭種質資源,在辦公室工作的我陪同接待馬老師一行,一天下來,讓我加深了對紅花玉蘭的了解,認識到了它的價值所在,并深深地被紅花玉蘭所吸引,認為紅花玉蘭苗木市場前景廣闊,是一個很好的富民產業,只要在五峰把紅花玉蘭開發出來,就是成績,就是貢獻。于是私下找到馬老師,說自己想報考他的研究生,加入到紅花玉蘭研究團隊,在五峰轉化紅花玉蘭科技成果,推廣建立紅花玉蘭產業基地,馬老師欣然同意。從10月份開始向單位請了3個月的假,在家足不出戶,一心一意復習備考,終于如愿以償,接到了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入學通知書,師從馬履一教授。
8月底,正當收拾行李準備去北京林業大學報到,而這時也就是8月31日孩子卻要出生了,面對這個兩難的選擇,我依然選擇了北上就學。還來不及好好照顧妻子、好好疼愛兒子,懷著滿心的愧疚,在妻子出院的第二天早上就匆匆出發,而等我再一次回來,兒子已經半歲了。
紅花玉蘭野生資源分布生境脆弱,數量稀少,總數不足2000株,處于極度瀕危狀態,開展紅花玉蘭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和保護工作迫在眉睫,我半年修完了研究生期間所有課程和學分,回單位上班。工作的主要任務開展紅花玉蘭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和保護工作,制定相關保護措施,對原生資源分布區域實施封山育林,掛牌保護,封育總面積12000畝,掛牌保護1000余株,同時建立種質資源保存試驗示范林基地350畝,保存植株3萬余株,建立紅花玉蘭苗木繁育基地100多畝,繁育紅花玉蘭苗木100萬余株,有效地保護和保存了紅花玉蘭種質資源。差不多每年都要帶領團隊成員上山開展1個多月的紅花玉蘭資源調查研究工作,吃住在農戶家,早出晚歸、上山下鄉,常常一忙就到三更半夜,白天進山采集材料,中午以饅頭充饑,晚上對采集的材料進行測量分析,團隊成員博士后師姐賀窯青感慨地說一輩子都沒有這么辛苦過累過。有一次,在五峰鎮黃良坪村,帶著團隊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采集調查,突然接到通知,下午兩點半單位召開重要會議,因為山路崎嶇加上雨天霧大,沒有車下山,為了不耽誤開會,我沿著林間泥濘的小路硬是一步步走了3個多小時才到大路,最后攔車回到縣城,按時趕到了會場。研究的主要任務是紅花玉蘭種苗繁育、新品種選育及抗逆性等研究工作,五峰實驗設備和條件欠缺,就借助三峽大學生物技術中心實驗室從事實驗研究,周一至周五在單位上班,周六周日趕到宜昌生物技術中心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
2008年,為了更好地做好紅花玉蘭這一課題,我轉攻博士研究生。2011年我博士畢業,多家單位向我伸出橄欖枝,有出去到更好的地方工作的機會,但一想到團隊的研究任務都還沒有完成,我必須繼續參與把紅花玉蘭研究持續做下去,更何況紅花玉蘭屬于五峰的資源,五峰的人民培養了我,我有責任有義務讓紅花玉蘭研究成果在五峰轉化,造福五峰人民百姓,我毅然回到五峰,繼續從事紅花玉蘭研究和開發利用工作。
回到五峰后,為了更好地依托團隊的科技支撐,加快推進紅花玉蘭產業發展,與馬老師簽署合作協議在五峰建立了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并由省科協授牌,圍繞紅花玉蘭全面推廣種植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和產業發展戰略,開展產學研合作。以馬老師為首的研究團隊經過近10年的研究,實施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局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等科研項目8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起草制定了國家林業行業標準2項,成功申報了嬌紅1號、嬌紅2號、嬌菊、嬌姿、嬌艷等紅花玉蘭新品種并由國家林業局授權保護,2個《紅花玉蘭嫁接方法》專利正在審核中。
我工作重點也轉向了成果轉化及產業開發上來,先是依托林業造林項目帶動林農建立紅花玉蘭苗木培育基地,可許多林農只注重眼前利益,往往是當年建立的紅花玉蘭苗木基地,第二年看不到收益就毀掉種莊稼。為了讓林農對這一產業充滿信心,于是注冊成立五峰博翎紅花玉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進湖北眾森生態林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為龍頭,成立紅花玉蘭種植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合作建立紅花玉蘭苗木培育產業化基地,公司負責提供苗木、栽培技術指導、及市場營銷,并制定保護價,農戶只負責土地、苗木的栽植與管理工作,全縣帶動農戶近3000戶,建立完成紅花玉蘭苗木培育基地面積8000余畝,培育紅花玉蘭綠化苗木80多萬株,建立紅花玉蘭苗木繁育基地150畝,繁育紅花玉蘭苗木100多萬株,紅花玉蘭由當初的總數不足2000株發展為現在近200萬株,產值過5000多萬元,紅花玉蘭苗木產業已初具規模。
我在單位不僅要負責紅花玉蘭的研究及產業化開發等工作,還要從事五倍子科技攻關、產業化基地建設及林業科技推廣培訓等工作。五峰有一家以五倍子為原材料的單寧酸加工企業五峰赤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發展前景好,產品供不應求,但原材料缺乏,2011年博士畢業回到五峰時,正值縣委提出建設“全國五倍子第一縣”的目標,建設五倍子產業基地,把五倍子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一項支柱產業來抓。五倍子栽培技術含量高,必須做到倍林、苔蘚、倍蚜蟲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豐產穩產水平,局黨組研究決定由我來主抓這一產業,我深知這一產業發展的難度,因五峰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發展五倍子,一直不見成效,甚至有人調侃五倍子是八輩子也做不好的產業。在產業發展初期,以人工倍林和倍蚜蟲繁育基地建設為主,建設完成倍林基地6.2萬畝,建立倍蚜蟲繁育基地2萬平方米,但由于技術不成熟,倍林產量不穩定,有的倍林畝產近100公斤,有的僅幾公斤,五倍子豐產栽培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于是牽頭成立五倍子豐產栽培技術科研創新團隊,土洋專家相結合,圍繞苔蘚種植、蚜蟲繁育、蚜蟲放飛、倍林間作等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經過兩年的試驗摸索,攻克了五倍子豐產栽培技術瓶頸,五倍子生產各個環節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基本上達到了豐產穩產的水平,今年繁育倍蚜蟲約60萬袋,凡掛放倍蚜蟲的地方畝產平均在200公斤以上,最高產量畝產320.8公斤,畝平收益2000多元,是糧食作物產值的2倍,全縣年產五倍子有望突破500噸,產值1000多萬元,五倍子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五峰雖為“老、少、邊、窮”山區縣,但我認為人生價值的體現不在工作環境的優劣,關鍵在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面對平凡的工作崗位,用平凡的心態去對待,安心工作,靜心工作;用不平凡的要求去對待,用心工作,熱心工作。是五峰讓我體現了人生的價值,也給予了我不少榮譽,先后榮獲“湖北省先進工作者”、“湖北省青年科技獎”、“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湖北省林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宜昌五一勞動獎章”、“宜昌青年五四獎章金獎”、 “宜昌市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縣域經濟發展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面向未來,我要加倍珍惜“湖北省先進工作者”這一崇高榮譽,并以此為新的起點,為在五峰加快推進紅花玉蘭、五倍子產業發展而不懈努力,我計劃通過五到八年的努力,建立紅花玉蘭、五倍子產業化基地10萬畝,年銷售紅花玉蘭苗木100萬株以上,年產五倍子3000噸以上,產值5億元以上,實現五峰由傳統農作物種植向生態高效的綠色產業方向轉型。
謝謝大家!